在57位开国上将中多盈策略,只以战功来评选,都有谁能进前十?
韩先楚,邓华,杨得志,许世友,谁又能排第一呢?
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。
在开国将帅中,上将的评选,是最看重战功的。
十大元帅和十大将,在战功之外,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,例如资历、山头等等。
比如叶帅,之所以授元帅,盖因资历极深,且长期从事参谋工作,人称叶参座,也是一方代表人物。
又如大将中的张云逸,也不以战功见长,解放战争,只是华东军区副司令员,也能跻身大将行列。是因为资格老,参加过辛亥革命,参与创建红七军,是新四军的副军长兼参谋长。
相对来说,57位开国上将,凭战功更多一些。
展开剩余83%下面,我们就来看一下,都有哪十位上将入选。首先声明一下,出场顺序,并不代表排名。
韩先楚跻身上将战功前十,这个应该是最没有争议的。韩先楚属于后来居上型的,解放战争以前,并不突出。他真正发光发热是在去了东北之后,凭借敏锐的判断力,和善于在乱局中抓住关键,打出了旋风将军的威名。
之后从东北,一直打到海南。解放海南岛,立下旷世之功。
邓华上将,不精于临场指挥,而长于把握大局。朝鲜战场上多盈策略,接替彭总,统筹全局。无论前线后方,还是军事、谈判,邓华纵横捭阖,方方面面安排的妥妥贴贴。
许世友上将,名气大,脾气大,功劳也大。从抗战到解放战争,一直在山东,根据地建设的好,仗也打的硬。济南战役,只用8天破城,活捉敌军守将王耀武。
王震上将,抗战初任359旅旅长,妥妥的大将资历。奈何被留在后方开垦农田。
抗战末期,奉命率部南下湖南广东,准备开辟新的根据地。这一招过于天外飞仙,南下支队失利是迟早的事,谁知王震败中求存,带出去的部队没有溃散,基本架子带了回来,反映出其过人的带队能力。
战场上不光要求冲锋陷阵,如何统领好部队,尤其是困难险境时保持住队伍不散,亦是指挥能力的一部分。王震上将的能力,在这方面可谓独一档的存在。
解放战争中,在彭总麾下,肃清西北,收复新疆,战功足以跻身上将前十。
杨得志上将,之所以能够稳居三杨之首,是因为在几十年革命生涯中,他一直在军事主官位置上,养成了极其稳重、极其敏锐、极其勇决的指挥风格。
1946年10月张家口失守后,华北局面到了非常严峻的关头。郭天民也罢,郑维山也罢,杨成武也罢,包括耿飙、罗瑞卿、王平、陈漫远等等一大票战将,都没能站出来力挽狂澜。
偏偏杨得志一来,保北、徐水、清风店,一路不断胜利,直接把国军打懵了,一举扭转战局。
陈锡联上将,打仗勇猛,被誉为军中小钢炮。他的高光时刻是飞兵宿县,以一个纵队之力,包围歼灭宿县城中等倍兵力,这是非常高妙的现场能力。陈锡联在运动时期,之所以能主持中枢工作,与其长期战争中体现出来的能力直接相关。
刘震上将,一直是黄克诚大将手下的得力干将,军事能力相当突出,为了把他扶上新四军三师副师长,黄克诚不惜怼回林帅的任命,不让李天佑来三师当副师长。
在四野中,刘震之所以能稳压李天佑一头,乃在于他全程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,39军战斗力与38军伯仲之间,因此在战功方面,刘震比李天佑略强。
叶飞上将是华野一纵司令员,一般来说,各大野战军排号第一的部队,都是战斗力顶尖的,叶飞及其指挥的一纵,即是如此。
叶飞打的胜仗妙仗,基本可以和粟裕的胜仗挂钩,顶层指挥谋划到位,叶飞的领悟、执行能力不消说。宿北战役、莱芜战役、孟良崮战役、豫东战役,场场都是主力。
杨勇上将,人如其名,骁勇善战,发挥极其稳定。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,作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杨勇,当记第一大功。
入朝作战打的最后一战,打得又稳又狠,而且还把老首长刘帅,在南京军事学院力推的正规化指挥作业带到朝鲜,正儿八经地搞图上作业,弄得手下人颇不适应。
陈士渠上将,作为华野参谋长,名气不大。但在指挥作战上,陈士渠不必任何一位上将差,甚至就连位居上将的陈赓,都曾受他指挥。
解放战争时,陈士渠,唐亮兵团,兵出鲁西南、大战河南,解放洛阳、攻克开封、兵出豫中,这都是陈士渠具体指挥的。
尤其是解放洛阳战役,在兵力相当、地位相当、资历略差的情况下,陈士榘指挥了陈赓,这在解放战史中极为罕见。
陈赓兵团一直在晋南豫西作战,论地理,该当陈赓指挥陈士榘才是。中央的这一安排,至今令人难以理解。这一史实明确地显示,陈士榘的指挥才能是公认的,无论中央还是友邻部队。
对于开国上将战功的前十位人选,你有什么看法?
韩先楚,邓华,杨得志,许世友,谁又能排第一呢?
欢迎留言讨论!多盈策略
发布于:河北省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